任何培养细胞研究模型的建立都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工作。从细胞的成功培养到细胞的鉴定,不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常常需要花费很多长时间(通常半年以上)。一旦培养细胞模型建立,可长期传代,用于科学研究,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源!为确保培养细胞的长期保存和使用,基于一下原因,强烈建议大家尽早将自建细胞到专业保藏机构保藏。
1. 作为备份去保藏。实验细胞需要保藏液氮罐内,而且液氮需要定期添加。由于液氮添加不及时造成整个实验室所以实验细胞全军覆没的事,时有发生。保藏机构有专人负责液氮,所使用的大型液氮设备,可自动添加,维持充足液氮。
2. 确保活力,去保藏。实验室实验的液氮罐一般是35-50L, 这种类型的液氮罐在细胞存取过程中,无关细胞需经受强烈的温度变化(-196℃~25℃),细胞活力受到严重挑战。所以研究人员中流传这样的说法:液氮罐中的细胞每隔3~5年需重新将全部细胞复苏、重新冻存,否则细胞活力不保,即所谓的翻罐。保藏机构使用的大型液氮罐,工作方式不同,减轻了由此带来的问题。
3. 高保真,去保藏。实验室通常无专职人员管理保存细胞,往往造成细胞名称、代数、冻存时间等等背景材料、数据等不清,给以后保存、使用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保藏机构有专门的工作日志、数据库、管理软件等进行管理,力求准确无误。
4. 避免污染,去保藏。支原体污染是实验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一般实验室不把细胞支原体污染检测作为常规指标。国内外以往的经验表明,实验使用细胞支原体污染率在20%~60%之间。而专业保藏机构,对此控制非常严格,不但用多种方法检测支原体(PCR法、指示细胞法、培养法),而且未检细胞与已检细胞在不同工作区域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对于检测阳性细胞,除极珍贵细胞,作支原体去除外,均作销毁处理。
5. 避免“串种”,去保藏。细胞间的交叉污染,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发现,但近年来随着培养细胞技术的日臻完善、细胞培养的应用不断扩大,有扩大趋势,已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尽早保存,可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6. 手续方便,去保藏。国内外已有专业的实验细胞资源保藏机构,专门从事实验细胞资源的质量控制、保藏等。国内的专职实验细胞保藏机构的联系方法可从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等网站(http://cellresource.cn)上获得。网上填写入库保藏信息表及协议,即有专人与您联系。国外的主要有美国的ATCC、德国的DSMZ,日本和韩国也有。但到国外保藏需按照国家有关遗传资源进出口管理规定,请求审核,获得批准。
7. 分类管理,确保权益。专业保藏机构对所保藏的细胞,实行分类管理。A类,可广泛提供研发使用。B类,需经细胞提供者同意,方可提供使用。C类,仅安全保管,不提供使用。可提供保藏证书,享受保藏机构服务优惠。
总之,建议各实验室、研究人员将自建细胞尽早送到保藏机构,即使是细胞尚未完全鉴定,先作备份保藏。根据情况变化,可再改变保藏分类和使用权限。不仅充分利用保藏机构的技术设备优势,保藏自己的研究成果,方便自己将来的使用,也可提供资源共享,便于大家验证、引用已有研究成果!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刘玉琴供稿